首页

Sm女王在线视频

时间:2025-05-23 22:35:09 作者:探访贵州黄平重安“三朝桥” 浏览量:23563

  中新社成都4月26日电 (单鹏 王鹏)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(下称成都世园会)主会场,隐藏着一个微缩版的“热带雨林”:猴面包树高大挺拔,其身旁生长着一颗来自南美洲、有着“大肚子”的弥勒异木棉,一旁的非洲霸王树浑身带刺……来自五洲的热带奇树异草在植物馆奇妙相遇。

  26日,成都世园会正式开园,五洲奇珍异草同园竞放,约有60余种当地植物和500余种展园特色植物集中呈现。

4月26日,成都世园会正式开园,图为成都世园会主会场。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

  在植物馆,植物生长在闷热、潮湿的空气之中,这里枝叶纵横交错,灌木阴暗潮湿,多干成林、植物绞杀等热带雨林常见现象也被原汁原味地“复刻”进来。“馆内种植了2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,辅以山体、急流、瀑布等景观,立体模拟出热带雨林生境。”成都世园会植物馆工程师潘宏磊说。

  作为世界园艺的“奥林匹克”,世园会不仅是奇珍异草的“花园”,也是集中展示世界各地园林艺术的舞台:英国伊丽莎白花园以英式风格为基调,花园、小木屋、小桥流水等景观错落有致;法国蒙彼利埃园融入喷泉、长廊等法式元素,葡萄与芳香花草环绕;摩洛哥菲斯园灵感源自菲斯古城,用鲜花还原菲斯色彩鲜艳的皮革染缸,用垂直绿化形成巷道,再现古城街巷;日本甲府园以“桃源溪谷”为主题,通过池泉溪流,再现甲府第一溪谷景致;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园,花卉与经典的红砖铺装相映,涂鸦景墙引人驻足。

  “成都世园会给人的印象是惊人的。”哥伦比亚波哥大何塞·塞莱斯蒂诺·穆蒂斯植物园经理 劳拉·海梅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园林艺术将世界各地紧密联系起来,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。

4月26日,成都世园会正式开园,图为巴西累西腓园。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

 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,不同城市的园林景观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与个性。传承了西蜀园林“文秀清幽”风格的成都园,是成都世园会主会场面积最大的展园,入口处是红墙竹影,展园中心是水绕花居之景,四周蜀山杜鹃绮丽清幽,蜀锦花田多彩缤纷。北京园与成都园仅一径之隔,与成都园“文秀清幽”的风格相比,北京园则大开大合,以皇家园林轴线布局为蓝本,泰山松、雕梁画栋与湖山风光等景观绘就了北方园林画卷。南京园以“吴宫花草,芳竹嘉树”为植物特色,再现了江南古典园林神韵。

4月26日,成都世园会正式开园,图为南京园。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

  在展示奇珍异草和园林艺术的同时,成都世园会积极倡导生态、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的生活方式。在成都世园会主会场,国际竹藤组织打造了一个以竹为特色的主题园区,利用低碳环保竹材塑造出了一座立体变幻的现代西蜀竹文化展园。园内,四川黄竹、斑竹、小琴丝竹等数十种珍稀竹类品种环抱四角“翠竹亭”,营造出一处宝贵的珍稀竹类植物科普区域。成都世园会期间,国际竹藤组织将举办竹藤展览、竹藤科普、竹藤文化展演等公共活动,展示竹藤在改善人居环境、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独特价值和巨大潜力。

 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(AIPH)秘书长提姆·布莱尔克里夫表示,成都正在践行公园城市理念,成都世园会将是一份献给成都市民的宝贵遗产,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将是成都向世界展示公园城市建设、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绝佳样本。(完)

【编辑:李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专家:中国形成覆盖广泛、联系紧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网络体系

公开资料显示,姜杰生于1965年10月,山东人。2023年7月,官方通报其在任上被查。2024年1月,官方通报其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。他被指“违背新发展理念”“污染当地政治生态”“搞权色交易”等。

近百封晚清名人函札亮相南京瞻园

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表示,营商环境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,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永不竣工的工程。如何以更高的标准、更大的力度,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?今年,安徽省将再推出一批务实举措。

刘江已经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

在新田,像唐井明一样的“80后”已成为带动农村发展致富的新鲜血液。该县在乡村振兴中因地制宜选准“领头雁”,通过举行农业技术培训、搭建助农融资平台、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,大力扶持一批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有情怀的新农人,引导鼓励他们以合作社、土地入股、农产品加盟等形式,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。

东西问·北京文化论坛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:北京文化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

太原10月7日电 (任丽娜)10月7日9时,随着施工命令下达,被誉为“中国重载第一路”的大秦铁路秋季集中修施工全面展开。

清雪工作昼夜进行 山西部分高速恢复通行

“中国作为日本邻国和太平洋沿岸国家,最关注的是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,而判断是否安全健康的重要依据是监测测量结果。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保证日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、可靠性、可信性。”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安全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骆志平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